刑法学

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性质

一、刑法的概念

  1. 定义
    刑法是为维护国家、社会和公民利益,由国家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总称。
    我国刑法法典分为总则与分则。

  2. 核心研究内容

    • (1) 定罪
      根据刑法规定,确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、构成何种犯罪(轻罪/重罪)。
    • (2) 量刑
      在认定犯罪的基础上,裁量是否判刑、判何种刑罚及刑罚轻重。

二、我国刑法的任务

  1.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(如分裂祖国罪、颠覆政权罪、间谍罪)。
  2. 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合法财产(如盗窃罪、抢劫罪、诈骗罪)。
  3. 保护公民人身权利、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(如故意杀人罪、强奸罪、破坏选举罪)。
  4. 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:
    • 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(如妨碍公务罪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)
    •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
     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/国防建设/尖端科技领域计算机系统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。
      相关罪名: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罪、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、提供侵入工具罪等。

四、罪刑法定原则

  1. 含义
    “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,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”。

  2. 历史背景
    源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,反对罪刑擅断主义,旨在保障公民自由。

  3. 立法与司法体现

    • 法律条文需明确,禁止类推和口袋罪。
    • 类推:将未明文规定的行为比附相似条文定罪。
    • 口袋罪演变
      1979年刑法:流氓罪、投机倒把罪、玩忽职守罪;
      现行刑法:寻衅滋事罪、非法经营罪。

五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

(内容待补充)


六、罪刑相适应原则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规定:

  1. 反对重刑主义
  2. 追求司法统一